搜索

您的关键词

菏投云海

数字信息领域综合服务商

企业动态

2023-04-05

你知道吗?清明节,其实是三个节!

你知道吗?如今的清明节
其实是清明节气、寒食节和上巳节
三者融合而来!

古人在清明时节做什么?
快来跟随文物一探究竟图片


祭 扫


祭扫是中国人过清明的重要仪式

是寄托哀思的重要方式

如今的清明节

其实是清明节气、寒食节上巳节

三者融合而来的

祭扫是寒食节的风俗

而在上巳节

人们会到水边沐浴,洗去一年的晦气

即为祓禊(fú xì)


唐代开始,祓禊演变为春游踏青

祭扫也被纳入国家礼制

逐渐融入清明

清明从节气慢慢过渡为节日

1


唐代长沙窑青釉褐彩瓷壶写道

“寒食元无火,青松自有烟。

鸟啼新上柳,人拜古坟前。”

记录了寒食节祭扫、禁火的风俗

寄托了人们对逝者的崇敬与追思


北宋张择端创作的《清明上河图》

展示了北宋都城汴京繁华的市井之貌

画面开始处

有古人过清明的场景

呈现了祭扫的风俗


春 耕


清明时节

雨水慢慢多起来

此时是农耕的重要节点

“清明前后,种瓜点豆”

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”

清明时节

吹响了人们劳动的号角


中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

浙江省上山遗址出土“万年稻米”

证明在一万年前

先民就已经开始栽培水稻了

1

图中这颗炭化稻米

要用放大镜才勉强看得清

先民把稻壳、稻叶碾碎

掺杂在陶土里做成陶器

考古学家在出土的陶片和烧土块中

都发现了稻谷的遗存

1

踏 青


唐代开始

清明节不仅融入了祭扫活动

也融入了巳节踏青的风俗

从此,清明春游越来越流行

1

隋代画家展子虔的《游春图》

描绘的正是这样的景象

湖光山色的春景中

有人驻足赏景

有人湖上泛舟

还有人在山间骑马

这是迄今为止

中国现存最早的卷轴山水画


这一切美景幻化成舞蹈

仿佛让人回到了

千年前那个生机盎然的春日


放风筝


清明时节

还有一个活动最受孩子们欢迎

那就是放风筝

“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。

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。”

1

人们在纸鸢上挂竹管

风一吹,竹管呜呜作响

发出筝的鸣声

所以,人们又叫纸鸢“风筝”

宋代开始

“风筝”这个名称已经非常普遍

1

清代画家孙温

历时36年创作的《红楼梦》图册

以《红楼梦》的主要情节为主线

其中一张就是放风筝的场景

天上飞着三只风筝

一只是童子,一只是仙鹤

还有一只像蝴蝶



荡秋千


秋千在汉代就已经出现

到了唐宋

荡秋千成为清明节不可或缺的娱乐项目


清代任熊创作的

《姚大梅诗意图册·内家汉戏秘秋千》

是根据清代诗人姚大梅的诗句

“内家汉戏秘秋千”进行呈现的

1

仔细看

画中的秋千比现在的秋千结构更复杂

透过画作

仿佛能听到人们的欢声笑语图片


荡秋千既是古人的娱乐项目

也时常会勾起离愁别绪

比如

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作的

《秋千索·游丝断续东风弱》

就道尽了离别之痛


“游丝断续东风弱,浑无语半垂帘幕。

茜袖谁招曲槛边,弄一缕秋千索。

惜花人共残春薄,春欲尽纤腰如削。

新月才堪照独愁,却又照梨花落。”



采 茶

清明连谷雨,采茶正当时

唐代茶学家陆羽

《茶经》中记载

“凡采茶,在二月、三月、四月之间”

正是清明前后


《茶经》是世界第一本茶学巨著

内容涵盖与茶相关的

历史文化和技术经验

让茶文化上升到了一个全新阶段


宋代梅尧臣在诗中写道

“自从陆羽生人间,人间相学事春茶”

《茶经》影响广泛

卖茶的人都会供奉陆羽像

1

白瓷黑彩陆羽像

是五代时期河北邢窑的产品

和它一起出土的还有一套白瓷茶具

1

这个白瓷像只有10厘米高

只见陆羽盘腿而坐,手捧长卷

头戴高冠,身着交领衣

非常精致又不失可爱

网友:这不就是古代的“手办”吗图片


怎么样?古人过清明

是不是比想象的还丰富图片

来源:CCTV-1《古韵新声》《典籍里的中国》

监制/谭义勇   制片人/朴晶
主编/林佳萌  编辑/李双双
责任编辑/婧然

来源: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

上一篇:春分,共赴一场春日花事!

下一篇:海报:“五一”国际劳动节

热门推荐

    没有tag

业务咨询

请填写一下表单,我们的业务人员会尽快与您联系 (* 为必填项)